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 >> 美文欣赏
嵊州行 争看秋日胜春朝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03日

  自爱名山入剡中,秋天的丰饶沿途铺陈,最是一年好景。

  行尽江南数千里,嵊州尤得天时地利人和之造化。溯流而上,从春秋争霸风云际会、五代十国吴越国崇尚佛教,到西晋末年衣冠南渡,中原地区的云诡波谲与陈厚积淀,都在此处激起涟漪层层。不变的是忠义立身,耕读传家;坐拥远山如黛,绿水长流,遂成唐诗故旅,越剧滥觞。传统人文,不绝如缕,力助嵊州与时俱进。

  惆怅南朝独自吟

  山水慰眼,亦可入诗。古典山水诗歌,应运而生。在王谢子弟谢灵运笔下,春天有池塘生春草,秋日是野旷沙岸净,冬季则是朔风劲且哀。时称小谢的谢朓,仅凭名句“澄江静如练”已经流芳百世。

  与山水共清欢,不乏知音。“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多年之后,李白在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之时,不忘致敬——“临风怀谢公”。

  南朝玄学兴起,风雅的“手谈”备受青睐。琴棋书画诗酒花,从前样样不离它。黑白世界,风云万千。在连绵阴雨的黄梅夜晚,闲敲棋子看灯花落下,聊以安慰约客不来的一点怅惘。嵊州围棋素养深厚,名人辈出亦是情理之中。

  看青山多妩媚,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江南成为诗歌当中一再出现的意象,不只是为了杏花春雨与盈盈笑语;还有秋日将栏杆拍遍、无人知晓的登临意。别后思量千万遍,王安石词:白头想见江南。

  江南相思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由于历史上连年战乱迁徙,《越人歌》来源或需考证,但是其中的爱恋之情无须细说;还有见此良人、今夕何夕的感慨感叹,千古岂有分别?

  一缕情丝双婉转。当言语、嗟叹都无法表达如锦缎缠绵的千思万绪,惟有歌舞慰平生。百年越剧,源于嵊州民间,得益当地山水温润,历经文人墨客熏陶,群星璀璨,雅腔雅韵,风靡民国上海滩。建国之后,越剧及时结合电影媒介,更为人们熟知与喜爱。梁祝的十八相送,每点温馨,纵然感觉轻微,已经令人心醉。

  越剧艺术恰似绵延月桂树干,历久弥新。今日有宋卫平先生捐建嵊州越剧艺术学校,造福桑梓。现场观摩,看台上眼角眉梢藏秀气,越剧的不减魅力,扑面而来,长夜空中飞。

  一向年光有限身

  四季不停轮转,建筑可作历史的年鉴。嵊州崇仁古镇明清建筑群,白墙黛瓦,俨然驻足被遗忘的时光里。

  宋明理学盛行,古镇果然祠堂庄重,传播仓廪足、知礼节的仁义礼智信;精美三雕,将忠义孝悌故事表现于屋檐廊柱、藻井窗棂,传道解惑,兼有审美愉悦;百口水井,井绳磨痕,井边女子应该也曾歌咏过柳三变的词,“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百幢台门,互相呼应,见证了无数充溢的欢声笑语,以及拟把疏狂图一醉的人生况味。

  老房子里曾经含情脉脉,曾经惊心动魄。如今惟留门环惹来铜绿,院中花草茂盛而恣意。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上一篇:书 店
版权所有: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技术支持:东方网
ICP:沪B2-20050088-53(建议您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