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糖为墨,以勺为笔
一会儿工夫
各种形象就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就是被誉为“甜蜜的艺术”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
在郫都区唐昌古镇
无论是庙会集市还是街头巷尾
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
是多少人的儿时美好回忆
唐昌糖画:
甜蜜非遗,“勾”起儿时美好回忆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又被称作“糖人儿”“糖饼儿”“糖灯影儿”等,是一种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
糖画制作所需的工具非常简单:一方石板、一根竹签、一口糖锅、一把小铲。然而,正是这些简单的工具,却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等。
钟群华,郫都区非遗技艺传承人,自幼传家学,与糖画结下不解之缘。她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经过短暂构思,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大理石板上。
只见钟群华时而提,时而顿,时而放,随着热熔的糖液屡屡洒下,生动形象的“蛇”图案便跃然于眼前,待糖画凝固后,用一根竹签黏合提起来,就完成了一幅作品。
“绘制糖画前,先要炼制糖片。将水与糖按一定比例,放入铜锅中加热,轻轻搅动,防止粘底。待色泽稍微变黄,大泡变为小泡,糖就达到合适温度了。趁热倒在大理石板上,冷却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保存。”钟群华介绍,自己使用的主要是麦芽糖,因为麦芽糖吃起来没那么上火。
糖画,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更是一种美味佳肴,是流连在舌尖的艺术品,更是“甜蜜”年味。“糖画承载了我的童年美好记忆,现在从事糖画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把糖画这项非遗传承下去。”钟群华的女儿胡钟苏园谈道,“我妈妈做糖画已经有38年了,我学习了也有16年,希望糖画被更多人所发现和欣赏。”
糖画承载了不少人的年味记忆,没有一个孩子能挡住它的诱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糖画,有点甜,很好吃 。”正在逛翰林院的学生钟成研,看着糖画摊,高兴地围了上来。
无论是在静寂小巷还是在繁华闹市,那一抹甜蜜的香气总能吸引人们的味蕾和目光。糖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那些美丽的图案,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糖画也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醒人们慢下来,品味生活的细节,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金蛇报喜,福满新春
值此新春佳节
让我们一同走进唐昌古镇
品味这份甜蜜的非遗文化
感受传统年味
最后祝大家蛇年大吉
生活如糖画般甜蜜!
原标题:《赏年俗 品年味丨唐昌糖画:甜蜜非遗,“勾”起儿时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