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苑 >> 美文欣赏
援疆行——叶城印象
更新时间:2012年09月13日

  从喀什出发,经过3个半小时的车程,途中穿过约2小时茫茫无垠、罕无人迹、连牛羊都看不到的毛戈壁,我们终于来到了此次援疆行的终点—叶城,刚进叶城界,迎接我们的是漫天的灰尘和飞舞的黄沙,顿时感到鼻腔和喉咙干涩,下意识地关闭了车窗。再往前走,眼前逐渐出现了点点绿色,由远及近,进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下的村庄和穿着亮丽色彩民族服装的维族群众,我们似乎来到了异域国外,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车窗,一股清新凉爽的风迎面扑来,把一路舟车劳顿和睡意一扫而光。我们都坐起身睁大了眼睛注视着车窗外的每一幅画面,探究着我们即将工作、生活的这一片充满神奇色彩和异域风情的土地。

  叶城,是喀喇昆仑山下的一座古城,因处在叶尔羌河冲积平原而得名,为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叶城处在新疆、西藏两区、喀什、和田、阿里三地区要冲,城素有“中国核桃之乡、大籽甜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叶城县位于新疆西南边境,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显要,它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通往西藏和西亚的咽喉之地,通往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的出发点。叶城县有人口50余万人,有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套曲,“麦西来甫”(聚会的意思)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每逢佳节、婚事、喜庆活动都要演唱和舞蹈。乐曲热情奔放,舞姿轻巧优美。开始时,一人高唱序曲,接着手鼓响起,众人齐唱,歌声悦耳,旋律欢快。人们被邀对舞,扬手顿足、旋转翩跹。高潮迭起,情绪炽烈,欢歌笑语,令人心驰神往。

  叶城县城不大,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住宿地—叶城县政府西苑援疆楼前,车门一开,一双双热情的手便把我们牵下了车,没等寒暄问候几句,新疆叶城分指挥部和叶城县人民医院的同志便七手八脚地拉着行李将我们送进了宿舍,送水的、送水果的,忙得不亦乐乎,当地同志们的朴实、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坐下来仔细一瞧,沙发、茶几、电视、书桌、煤气灶、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就这样,当地的领导还说:“这儿条件比较艰苦,给大家准备的还很不够,碰到困难、需要将尽一切努力满足大家”,事后我们才知道,给我们准备的一切已是这里最好的了,为我们的到来,当地的同志竭尽所能忙碌了好长时间。坐在敞亮的房间里,想着那一双双热情的双手,一张张黑而朴实的面孔,一句句真心实意的问候,我们的心灵似乎也被刚进叶城时的风沙涤荡得无比纯净;来之前的忧虑亦被这风沙一扫而光。

  当晚吃完晚饭,老援友们带我们熟悉环境。已经晚上10点了,太阳依然挂在西边不肯离去,金黄色的余晖洒在长长的葡萄藤长廊上,一串串青的、红的、紫的葡萄,在金色阳光的映衬下,像一颗颗闪亮的玉石分外好看。葡萄藤的周边有李子树、桃树、梨树、核桃树、苹果树,都结满了果实,虽还没有成熟,但阵阵果香已沁人心脾。道路的旁边是援友们的自留地,整齐的地垄,绿油油的菜地,有辣椒、生菜、南瓜、黄瓜,再点缀着些许泛红的番茄,这一切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美丽的叶城,瓜果飘香;民风朴实,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可这是一片沃土,没有理由一直贫困下去,它正等待着一批批志愿者为它增光添彩,这也正是我们此行援疆的意义所在。

  

作者:上海曙光宝山分院 曹廷虎 )
上一篇:也来讲讲小辰光的小故事
版权所有: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技术支持:东方网
ICP:沪B2-20050088-53(建议您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