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问题: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时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共同构成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对外合作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倡议。2014年9月,我国又适时推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并明确要求“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基于自身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上海港均处于三大国家战略的汇合点,是推动实施国家战略的“桥头堡”,需要发挥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 自199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海航运企业云集,航运中心硬环境水平大幅提升,航运中心软环境不断改善,国际航运中心雏形基本形成。然而相较于伦敦、纽约、鹿特丹等老牌世界航运中心,在航运服务业等“软实力”上仍有较大差距。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我们需要厘清这些短板所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更好地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分析: 1.在全球配置航运物流的能力不足 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新需求看,港口能力不足仍然可能成为上海港突出的矛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周边港口的挑战,周边港口都将具备接纳18000TEU集装箱船的码头,进港航道水深可达20 m,完全能够适应未来世界海运格局变化的要求。而上海港现有岸线已基本开发完毕,港口航道条件仅能提供16.5 m 水深,“硬实力”的不足势必会降低上海港在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中的地位,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确立。 2.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规模小国际化服务能力不足 全球前20家班轮公司及世界最大的9个船级社均在上海设有代表处。但其中大都为分公司或地区总部的地位,有的甚至仅为代表处资质,无法达到影响亚太乃至全球的决策级别。此外,由于缺少附加值高、起资源配置作用的航运信息、金融、保险等专业服务企业为航运中心保驾护航,上海相关的仲裁、保险、航运服务等占全球航运金融服务市场份额目前不足 1%。 建议: 上海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应以“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上的短板为着力点,对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提高全球配置航运物流的能力 第一,夯实航运基础服务,启动深水新港规划研究。加快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启动深水新港规划研究,巩固和提升集装箱枢纽港,加强和扩大覆盖长江经济带的航运物流网络,构筑服务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运物流网络。第二,建设上海海铁联运枢纽,构建发达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在洋山深水港及虹桥铁路枢纽战之间建设高速货运及客运铁路专线(加快东海二桥---铁路桥建设),连接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场站、货运站)、洋山港在陆上部分的物流园区、浦东飞机场、上海铁路南站、虹桥火车枢纽站与虹桥飞机场,打通上海市内海铁联运的命脉。第三,制定海铁联运便利措施,加强无水港建设,拓展无水港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保税运输业务,发挥多式联运优势,将海上运输线路与铁路相连,支持海铁联运并考虑铁路进港方案。争取在硬件、软件方面有所突破。 2.做大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 第一,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试先行优势,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利用自贸区的优势,在上海船舶检验力量比较雄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船舶检验业务;在上海船舶维修力量较强的基础上,在自贸区内建设规模化的船舶维修服务基地;在上海船公司和高级航运管理人才比较丰富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船舶管理业等有一定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的航运服务产业,提高全球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电子航运商务、电子口岸、智慧港口和智慧航运服务。第二,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吸引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应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吸引航运专业银行、产业基金、保险营运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在沪集聚,提高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业务等规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区域组织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力争建成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提高航运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